'62年,由創造卡帶的Philips發行了應為世界首台家用卡帶錄音機EL3300及首張錄音帶,自此開啟了簡便錄 / 放的可能性(CD於錄音市場是失敗的),不過初期卡帶音質甚差,離"音樂"尚有一段距離

圖頂看起來有些復古的Logo應為卡帶的商標,大約只在70年代初出品的卡帶上才能見到蹤跡

 

 

最牛的放牛班

 

Compact Audio Cassette,又稱卡式錄音帶或卡帶、錄音帶。卡帶本身亦有許多種類,而在此指的是C Cassette規格(以下簡稱卡帶),由Philips於'62年登場,’66年變更為專利無償開放音樂媒體規格,有60~180分不同時間長度的磁帶,為類比的立體聲音樂格式。

實體音樂世界裡,足以跟跟唱片PK經典地位卡帶~堪稱是史上 初簡易錄/放媒體、以及締造了史上 初隨身聽型態。無論音樂專輯或大眾錄音市場,卡帶都是史上軟硬體皆成功且普及的唯一載體。

卡帶由固定式磁頭並由捲帶軸轉動磁帶讀取資訊,磁帶由4條聲軌構成(A、B面各2條聲軌),以順、逆時鐘的捲動分為A / B面。由於磁頭讀取時因方位角偏差會造成A、B面音質上些許的落差,較考究的硬體會將磁頭組座轉向180°,來確保換面時讀取角度的一致性。Sony隨身聽上甚至曾出現A、B面專用的奢侈的雙磁頭機型,只是比起音質面的改良,Sony反倒是著重於節電的訴求。

可錄音硬體通常由錄/放兼用磁頭 +抹消磁頭構成,較高級硬體由獨立的錄音+放音+抹消磁頭構成,也就是所謂的三磁頭,多數三磁頭硬體都需手動換面,這是為了讓磁頭組座讀取磁帶時確保精度及穩定性之故。

 

左 大部分卡帶硬體通常由抹消磁頭+錄放兼用的磁頭所構成

中 具自動換面的硬體於換面時將磁頭組座轉向180°確保A、B面讀取時的一致性

右 高階的硬體除了抹消磁頭外,另外將錄/放、抹消磁頭獨立,也就是所謂的的三磁頭

 

Sony隨身聽上甚至曾出現可能是隨身聽僅有的A、B面獨立的奢侈雙磁頭機型('92 WM-9系列),只是比起音質面的改良,Sony反倒是著重於節電的訴求

 

卡帶登場初期,因性能不佳音質表現甚差,多半侷限於會議、語音記錄的用途(初期音質據說多以單聲道為主),直至70年代起Dolby及超微粒塗層卡帶的普及,讓卡帶表現躍升至音樂用的音質水準。並於70年代起逐步普及,奠定了卡帶的作為音樂錄/放載體的王者地位。

卡帶頂部上有著不同的檢測孔讓機器判讀,而依塗佈的磁粉塗層的可分成四類型:

  • Type I(Normal Position '62 / 音樂用'68年登場)
  • Type II(CrO2 / High Position '71年登場)
  • Type III(Ferrichrome / FeCr Position '73年登場)
  • Type IV (Metal Position '78年登場)

 

如何分辨卡帶種類?由於外觀完全相同,只能由卡帶頂部的開來孔判別等級,最高級的Type IV(金屬帶)為4開孔,Type II(二氧化鉻帶)為2開孔,以及普及性最高無開孔的TypeI(普通帶)與TypeIII(鉻鐵帶)則是同樣的無開孔

 

TYPE I  普通帶

作為卡帶的起點與基礎,並對應到所有卡帶硬體的TypeI,主要為"Fe2O3(氧化鐵)"材料塗層,由於最為平價經濟,無論是唱片公司發售的音樂專輯或普羅大眾之間的錄放分享都擁有最為強大普遍的市占,價格上也最經濟,事實上卡帶的歷史可說是建構於TypeI之上。

TYPE II  二氧化鉻帶

作為改良TypeI高音域弱點而誕生也較為高價,登場當時以"CrO2(二氧化鉻)"磁性塗層,'75年由TDK另行研發由氧化鐵+鈷的新磁性體,TDK也變通地以High Position作為TypeII新名稱(比Normal還更高一級"High"看來是最佳的稱呼),日後由各廠商也在製程上與名稱追隨High Position。

 

Philips奠定歷史,TDK則開創盛世,'68年發售的SD超微粒塗層磁帶讓卡帶得以高音質化,自此卡帶正式成為音樂載體融入大眾的生活中

 

TYPEIII  鉻鐵帶

FeCr Position,俗稱"Ferrichrome,也是讓多數粉絲們都相當陌生的磁帶類型,由於只在'73~80年代初期流通,換句話說非資深玩家還無緣見證的歷史~採用TypeI底層+TypeII表層,讓兩者以截長補短的複合式雙塗層磁帶,算是頗為聰明的作法,不過最終因成本及金屬帶的誕生因素退出市場。

TYPEIV  金屬帶

俗稱金屬帶,以非氧化鐵合金磁性材料為主,除了價格更為高貴,音質表現上還沒聽過任何不足評價,如不是中階以上的錄放音硬體幾乎都不支援錄 / 放。當然也是最受到粉絲們追捧的指標等級。搭配合適的錄放設備,音質表現可圈可點。以呂大少個人的經驗來說,Type II已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史上 初TypeIII由Sony發行,擁有獨特的TypeI+TypeII結合而成的複合磁帶,也是卡帶史上 初採用雙塗層技術

’78年由Scotch發售了史上 初的Metafine金屬帶,不過其偵測孔竟然與 TypeI相同,據說當時TypeIV偵測孔規格尚未定調之故,另外也頗為搞笑發地一段時間後對應的硬體才誕生

 

歷史上卡帶總是被定位於便宜、普及、音質差的評價,然而卡帶真的音質差嗎?答案很兩極的只能說是與不是~呂大少認為卡帶唯一失敗點在於,即便隨著優秀的TypeII、TypeIV登場,然而價格、市占、時間點等種種因素使其未能取代TypeI,最終卡帶的歷史(也是多數人的看法中)幾乎是奠基於TypeI的低音質水準。

無論再高階的卡帶終究奠基於'60年代的基礎水準,聆聽時還是有一定的嘶嘶雜聲,但並不影響高階磁帶的本質,有機會一定要體驗下TypeII與TypeIV,無論在音質及規格的表現將顛覆你對"卡帶"既定的低音質看法認知~

拉拉喳喳地說了一堆,可能多數網友還是對各類磁帶間的具體差異霧煞煞吧~在此引用Sony同期各類空白帶,並以磁帶2項指標規格做個客觀參考。

 

 

*同期還有CHF、AHF皆為TYPEI,在此以中間等級的BHF為比較基準

*'78年Sony尚未誕生TypeIV,此以隔年發售產品做比較

 

 

卡帶威而剛  音質優化技術

與CD、MD、DAT等數位載體相比,類比格式的卡帶有著明顯的"Hiss Sound(雜訊音)"以及受限的動態領域。為了獲得更好的S/N(信噪比)、Dynamic(動態)的音質表現。音質優化技術大致依循壓縮時錄音(編碼) 高信號量降低,低信號量拉高,播放(解碼) 高信號量拉高(提升音樂Dynamic) ,低信號量降低(減少雜訊提升S/N)大原則來運作,當然細節上各家還是有所高下差異,

於60年代末起各大音響廠陸續推出音質優化技術,不過幾乎都僅止於曇花一現的程度,最終僅有Dolby一家獨霸市場。

No Dolby, No NR

在卡帶歷史中,也只有名滿天下的Dolby是唯一伴隨卡帶一路走來的音質優化技術,Dolby基於“Least Treatment(最小限度調整)"的概念,對於人耳不易察覺雜訊的高Levle信號不動作,人耳易察覺雜音的低Levle信號執行處理的工作原理。於"68~'90年間家用音響先後推出B、C、S三種版本。

呂大少認為由於Dolby僅單一改善S/N*,且名稱上使用Dolby NR(Noise Reduction 抑噪),讓世俗也就以訛傳訛地將所有音質優化技術都統稱為"抑噪"。

 

從未看過有任何宣稱Dolby對於Dynamic的改善數據、文字,因此呂大少認為Dolby對Dynamic不作用,抑或不足以拿來宣傳的些許改善

 

與卡帶演化一同成長的Dolby系列,S/N規格為最大或單一音域數值

 

Dbx 劍走偏鋒的高規格 

'73年發表的Dbx抑噪系統,但直到80年初才進入家用世界,搭配Type IV磁帶時可達到Dynamic 100db | S/N 100db的驚人規格表現,不難看出意在與Dolby一較高下。

但為何未能取代Dolby抑噪系統成為主流?據說Dbx實際使用時聽感上非常不自然,加上Dbx錄音後的卡帶僅限於Dbx硬體上播放(如非支援硬體上使用時,聽感上變得非常刺耳),而Dolby無論是硬體否支援並不會有"明顯"不適聆聽的狀況,讓Dbx逐步淡出市場。

 

 

'76年Sanyo電機的研發的Super D技術,於自家品牌卡座RD-D65上甚至打出讓多數CD硬體都自嘆不如的S/N 100dB | Dynamic 110dB(TypeIV)驚人夢幻數值,也是呂大少迄今為止見識到的卡帶最高規格

 

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 顛覆常識的NR革命

身為光碟科技大廠,同時亦致力於磁帶發展的Pioneer,在'96~'97年間推出看似一般,實則不凡的T-WD5R與T-D7卡座(海外版本已知有黑色機身的CT-S670D / CT-W606DR),獨家的"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以下稱Digital NR)",以空前絕後的逆天反向思考,將磁頭讀取的信號全程轉化為數位格式,並分割為數個頻段,在增益信號的同時將音樂與雜音分離、除去。得力於全程以數位處理的加持讓信號完全不減損失真,更特別的是Digital NR為播放專屬的功能,擁有無懈可擊的幾項特點

  • 無需預先在錄製階段進行任何處理
  • 任何硬體錄製的卡帶都可適用
  • 不會對音源造成任何影響

Digital NR同時搭配Dolby B/C降噪*,即便以"最差"的Type I卻能達到驚人的數位音響指標"S/N 90dB↑",單獨使用Digital NR也有多數卡座望塵莫及的S/N 82dB↑高音質。還可依用戶依喜好開 / 關切換(Digital NR再強大處理後跟"原音"比起還是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堪稱是顛覆卡帶常識的最強革命性技術,將卡帶規格推向了極致巔峰。

 

*Pioneer規格表上無論Dolby或磁帶種類規格皆僅以單一資訊揭示,可能為行銷策略的考量,以利日後推出不同面向系列產品,但可惜的是自此之後就未再有續作登場。

 

雖然TypeI卡帶等同於音質差的代名詞,但Pioneer獨家的播放技術"Digital Processing System",並搭載應該是卡座史上 初的數位輸入介面來獲得最純淨的錄音源,讓TypeI就擁有驚人的S/N 90dB規格,算是"局部"地扭轉了Type I"低音質"的既定印象

 

'79年,全世界首台卡帶(也是歷史上第一台)隨身聽,Sony TPS-L2的誕生,引爆了新的音樂市場

Sony日本市場最後一台掛上Walkman Logo的卡帶硬體WM-EX651,在發售6年後的'10年10月宣告停產,也象徵了卡帶進化史的結束,不過海外市場依然持續經營

 

'79年,全世界首台卡帶隨身聽,也是史上首台可攜式音樂硬體Sony TPS-L2誕生,在此之前的音樂聆聽僅侷限於家中的音響設備,Walkman以前所未有的攜便型態引爆了市場,隨著其他廠家也紛紛登陸了這塊新大陸,讓卡帶的普及率迅速達到了巔峰。在多數西方國家,卡式錄音帶市場歷經80年代末期的高峰後就開始急劇的衰退。這一趨勢在專輯市場上更為顯著,之後隨著新型數位載體的崛起(DAT、DCC、MD),'91年CD音樂專輯銷售首次超越了卡帶,尤以CD市場的越趨平價成熟化,讓卡帶硬軟體銷量每況愈下,似乎預告卡帶即將鞠躬下台…

但令人訝異的是,在卡帶誕生58年後的今天('21年),當年來勢洶洶新型數位媒體們陸續塵封作古,卡帶卻未因此銷聲匿跡,

尤其隨著數位技術發展出的如智慧手機、線上音樂等"無載體"的音樂生活型態的普及化,在老樂粉的復歸、新樂迷的復古類比潮流中~可目視的"容量"、獨特的轉軸雙開孔等老舊又鮮明的濃厚類比樣式,讓卡帶持續獲得老世代的關愛及新世代潮流的青睞,而廠商也持續於卡帶及硬體的生產製造。

與其他對手相比,無論在音質、功能、操作上都只能敬陪末座的卡帶,卻因為使用方便、低門檻技術,以及最重要的擁有全方位的平價優勢、讓它與唱片同等地奠定經典的地位,並毫無異議地榮登音樂史上最"牛"的放牛班。

 

由於確切官方資訊已不可考,年份資料來自於網路為主,可能有與實際有所出入
由於確切官方資訊已不可考,年份資料來自於網路為主,可能有與實際有所出入

 

 

群雄爭霸的終焉

 

80~90年代主要音樂媒體的特色可由表格看出概略,呂大少認為,這四種規格互有交叉以及無法取代的特色:

CD 即便由古至今始終背負著音質的原罪及爭議,至今依舊是無可取代的普世載體標準以及音響規格標準,可惜的是在音響領域中CD可說是無法錄音,雖然最終錄音盛世奠定於PC時代,也許是此失策反倒成就其經典的載體地位。

DAT 高昂複雜的構造雖造就其高音質,但也注定了於廠商端或市場端皆不食人間煙火的本質,寫下音響史上如神話般也是唯一高音質錄 / 放的一頁傳奇。 

MD 小巧輕薄且高性能的光磁構造,即便擁有面面俱到的優秀本錢,但Sony可為卻不為之從不親民的價格策略是最大問題所在(除空白光碟),也更加凸顯不甚理想的音源本質,使其在市場始終是要上不下的尷尬定位。

TAPE 音質、操作性、速度皆毫無競爭力的後段班,卻以"平價低門檻"的優勢在錄 / 放上功成名就。

大少認為當初這些媒體都是意欲在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只是天時地利人和上等諸多因素,雖彼此有所局部地影響,但皆未能真正撼動、超越對手而維持著各自一片天的平行態勢。因此誰淘汰誰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而這些媒體在進入21世紀後,面對電腦及網路的興盛而急速衰退,實際上最後都是被電腦及記憶體錄放硬體所取代的...

 

如您有以下任一機型日文型錄願意製作為PDF檔案與大家分享,請務必和呂大少聯絡!!

  • Sony TPS-L2
  • Philips EL3300
Pioneer '97.10
Pioneer '97.10

本業面內容以及部分圖片屬於Sony Corporation以及各網站所有,提供網友作無償性資料參考、交流,請勿使用於商業或其他任何營利用途

本頁部分圖片及文字引用自以下網頁:

  • 網友懐かしいのカセットテープ博物館加藤先生提供考證
  • ja.wikipedia.org/wiki/コンパクトカセット
  • www.riric.jp/audio/aboutNR.html
  • /www.kantama.com/adres/adres1.htm
  • zh.wikipedia.org/wiki/卡式錄音帶
  • www.usa.philips.com/a-w/about/news/archive/standard/news/press/2013/20130910-Philips-compact-cassette-golden-anniversary.html
  • www.youtube.com/watch?v=COn-dgwwzes&t=34s
  • https://nishimurasound.jp/blog/
  • http://compactcassettes.jp/index.html
  • http://vintagecassettes.com/index.htm

 

 

Contact me

 

WANTED543

 

PDF Sample
PDF Sample

建立官方資料圖書館是MD543的願景,歡迎你分享Sharp、Kenwood、Victor等說明書資料、官方型錄~

We appreciate any Sharp, Kenwood, Victor official brochure please share it 

Scan your brochure and send the data to the email below. MD543 create a PDF format catalog for free, and send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