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05.31
由航母級的初代機進化到二代機,Sony在此銜接上做得相當完美,以劈風斬浪氣勢的二代小型機身給予市場強烈的視覺衝擊。不過演化到第三代後,卻有種回到原點的錯覺~~。
厚重的R角機身搭上超醒目飛梭轉盤,而有如家庭號般的巨型操作鍵再配上超搶眼的日文印刷,尤以一刀將按鍵與螢幕區隔的設計,滿滿十足的拼湊味。造型設計上讓人覺得"倒退嚕"( ̄ー ̄〃)
R3一刀將按鍵與螢幕區隔的設計,使其滿滿十足的拼湊味。造型設計上頗讓人覺得"倒退嚕"~~
大又圓得醒目到成為視覺焦點的新經典"Jog Dial(飛梭轉盤)",不只是焦點,也是R3的靈魂。試想下,在輸入文字資訊、曲目順序更換等編輯的場合,由A→Z或是由曲目1→曲目20,可以想像下以按鍵操作的次數,就是對用家耐性考驗的次數。MD最大賣點之一的強大編輯功能卻因繁複的使用體驗而受到了埋沒。
Jog Dial的誕生,讓無止盡的按鍵操作簡化為僅需直覺地波動轉盤,即可Smooth & Speedy地搜尋內容,解放了以往只能認命地反覆操作的曲目增減、曲順、文字輸入等編輯功能,堪稱是帶領MD走出黑暗中世紀的指標功能。(* ̄∇ ̄*)
常用編輯鍵圍繞著飛梭轉盤四周便於結合使用,只是看起來像是隨意放置的超顯眼日文印刷讓機體顯得更加巨大。
大圓角、大機身、大轉盤後再來是大型的多元液晶螢幕(是地,R3就是什麼都要大(-.-#),除了文字、使用狀態、電量等顯示外,新追加了Position Pointer(狀態標點)功能,以長條點狀顯示閃爍顯示光碟錄音剩餘時間以及錄音/撥放時的總體進度,讓用家能把握確認光碟狀態,尤其在錄音時,能準確掌握錄音進度避免誤失。
R3採用了與前代錄音機MZ-R2同樣造型但配色略有差異的簡易型線控,除了基本操作外,也可製作Track Mark(曲目標記),不過僅限於錄音狀態時才能寫入。
僅需一根手指即瞬時滑順地搜尋內容,讓MD主賣點之一的編輯功能達到真正的實用化
搭載了多元液晶螢幕,可顯示曲名、時間、使用狀態、聲音規格(單聲道或立體聲)等,液晶畫面為示意圖,實際使用時所有資訊不會同時顯現
作為宿命的原罪,也是讓R3發福的主因之一在於採用了兼容型電源,R3有三種供電型式:
雖說用鋰充電池是三者供電方式中效率最高的,但價格也最貴,另外R3無法對LIP-12進行充電,因此還需額外購買定價高達¥12,000的充電器(⊙ˍ⊙),算是個相當雞肋的選擇。
雖然官方隻字未提,呂大少推測自行購買AA大小的充電池來使用應該是沒問題的,實際如何就有待實際用過的網友幫忙證實了。
R3採用兼容型設計,無須外接電池盒即可使用乾電池,卻也成為了機身肥大的原罪
R3附件LIP-12鋰電池外接盒,但鋰電池和充電器得另行花¥17,500大洋,應該沒有哪個傻瓜會購買吧
相對於呂大少在於外型的意見(呂大少是外貌至上派~  ̄ー ̄〃),中國用戶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作工紮實、用料實在(有網友表示已經使用了十年似乎依然健在),其音質給予了"溫暖、大氣、飽滿等"....與外型截然極端的出色評價。
不知是否R2的在功能面上的偷料被罵翻了,所以R3開始拼命在機能面上補償,(相對卻在外型偷工了)。對Sony來說,MD在造型、音質和體積上操刀間的取捨平衡,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
對Sony來說,MD在造型、音質和體積上操刀間的取捨平衡,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
OO
XX
有待加強的設計造型
缺乏輕便性的機身
SIze
Mode | BP-DM20 | AA x 2 |
LIP-12 (Option) |
LIP12 +
AA x2 |
LIP12 + BP-DM20 |
Play | 3 | 4 | 4 | 8 | 7 |
Record | 2 | 2 | 2.5 | 4.5 | 4.5 |
Charge Time | 3 | - |
Numbers = Hours
md543 (Monday, 29 April 2013 04:03)
歡迎寫下您的意見及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