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N1 開戰了 MD們

 

01'年10月23日,越過日本上萬公里外的美國舊金山,時任Apple總裁的賈伯斯(Steven Jobs)於"Apple Music Event 2001"大會上,正式發表了自家第一款音樂撥放器iPod (5GB $399)。

"This is a major, major breakthrough.("這是個非常、非常重大的突破。)"Jobs這麼告訴所有人...。

在發表會上的Jobs,以偷雞的方式比較了iPod優於其他媒體之處,但真如Jobs所說的,iPod的誕生撼動了日後的世界

 

 

 

磨砂的金屬觸感,帶出簡潔的造型設計,隨著角度而變化的變色龍反光塗層,似乎暗示了N1的特別之處。眼尖的粉絲可能注意到了,總是以"R"為型號開頭的錄音MD(如MZ-R900),卻悄悄地改成"N"?似乎是在暗示MD即將到來的新氣象。 ( ̄﹏ ̄) 

是地,你沒猜錯,面對Apple的大張旗鼓,Sony當然早已預見了未來隨身裝置與網路電腦密不可分的重要性,2001年 9月 12日,Sony發表了新規格"Net MD",並同時一口氣發表了五款音響產品,如字意所示,"Net MD"即是"以電腦、網路介面高速傳送音樂資料的MD產品"。

此外,也於訂定於頗有壓箱寶意味的12月,MD史上首台Net MD Walkman,MZ-N1發售,正式向iPod迎戰。( ̄0  ̄)y 

似乎是為了磨刀霍霍的iPod,Sony一口氣推出五項Net MD產品正面迎戰

 

 

被Sony寄予厚望的N1,以高階機種特有的素雅簡潔地登場。 同時也不例外地加強了不少讓玩家撒錢的賣點。

N1是Sony第一台(雖然官方謙虛到隻字未提)全機身以鎂合金打造的錄音MD,並擁有兩項年度第一╮( ̄▽ ̄)╭ 

最輕量(空機87g),最強續撥放航力110小時 (LP4模式,充+外接電池,錄音MD)。

採用了新型的RM-MC12ELK液晶線控,銀白配色襯飾出亮透的質感。線控轉軸處的菱格紋不只是造型,並能增加摩擦力,讓操控更加順手。轉軸的拉出/入時,鑲嵌在透明小視窗的功能圖示也會同步切換。

 

 

另外耳機插頭也由原本線控後方必須凸出一截的耳機孔(約22mm),改良至嵌入至線控(約18.8mm),少了多餘的"贅肉",整體的手感更加地俐落、舒適。

線控螢幕對應漢字顯示,日本漢字對華人用家可說等同於中文,意即也可藉由與電腦連結時,在電腦上直接輸入中文顯示曲名(華人用家的夢想終於成真(^o^),不過只限於與日文漢字相同的中文中文方能顯示。而主機升級為大型三行式螢幕,不過很可惜是主機螢幕不支援漢字顯示。

作為壓箱寶的旗艦機,強調在慢跑時也不跳音的革命性防震技術"G-Protection" 當然不能遺漏。而移植自MD錄音座的TYPE-R規格,能更完整地解析音樂細節,TYPE-R有以下特性:

  • 僅限SP模式錄音 / 播放時有效
  • 無法做On / Off 的切換
  • Net MD環境下不支援(簡單來說以電腦傳輸音樂時無法啟用)
  • 無論使用充 / 外接電池均會作用

 

接下來要談談N1的最大賣點Net MD:

就如同MP3等數位隨身聽一樣,Net MD是由軟體"OpenMG Jukebox Ver2.2"以USB介面傳輸 / 管理MD與電腦的音樂資料,也可透過OpenMG Jukebox裡的"EMD(Electronic Music Distribution)"來購買或取得音樂資料(簡單來說就像是Apple的iTunes),Sony並於同時期當時開設了" bitmusic"網站提供Sony自家所有"Net Walkman"產品(當然也包括N1)的EMD服務。

至於當時已逐漸成為主流的MP3,雖然很遺憾,但Net MD當然不支援,會先將MP3轉為ATRAC3後再寫進MD,當然經過兩手轉換後等同於音樂品質更加糟糕了~不然你以為$ony是叫假的嗎。言歸正傳,當時的Sony沒理由支援MP3*1

 

除了與電腦傳輸,也可在OpenMG Jukebox介面裡的的EMD服務購買下載音樂(簡單來說就像是Sony版本的iTunes)

 

N1能夠以Net MD格式傳輸音樂之外,當然也可以像一般MD選擇數位或類比方式錄音,兩者的差別為何?呂大少歸納出以下主要差異:

  • 高速傳輸 Net MD因藉由USB傳輸音樂資料,理論值最大為32倍(LP4模式),此外,每首曲目傳輸時另須花費數秒寫入資訊的時間不列入計算)
  • 每一首音樂資料在傳輸 出 / 入 時,OpenMG Jukebox會於資料中加入暗號,基本上給予3次傳輸限制,防止連續或違法拷貝等管理。
  • Net MD只能透過"OpenMG Jukebox"程式使用,在著作權限制上有著"嚴謹"且繁瑣內容(;一_一) :如針對電腦與MD間的傳輸次數、傳輸對象、編輯、操作等各有不同的限制。由於此篇幅以硬體介紹為主,詳細請大家自行Google。
  • Net MD藉由電腦來運作,無可避免會產生干擾(電腦運作時的熱、電磁、時脈誤差等),加上以高速方式寫入至MD傳輸的資料,比起一般1:1錄音方式,音質多少略有遜色,至於實際上的差異就顯得見仁見智,只有請聽得出來的網友來發表下看法。
  • 便利的曲目資訊 於電腦上操控的Net MD,可以輕易以手動 / 自動方式取得樂曲(歌名、歌手等)資料,以一般方式錄音時,則需以全手動方式輸入資訊。
  • Net MD環境時TYPE-R則不作用。

 

與iPod大小比較,MD雖在體積、電力上較佔優勢,不過iPod支援主流的MP3的以及MD望塵莫及的的高容量(5GB)

 

 

對於在20世紀傳統隨身聽界的新潮流,但在21世紀裡卻是數位隨身聽界的老時代,Sony藉以更平價的單位容量、更加迅速、簡便的新規格,讓大家對MD長久以來在速度上的弱勢的隱憂似乎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藉由電腦網路的連結,讓用家們擺脫以往沉重緩步的使用經驗,也為MD開拓了新的可能性,面對蓄勢待發的遠方強敵,而Sony正以自家擅長的工藝技術的硬實力正面迎戰,只是軟體的使用者體驗似乎難以樂觀地看待局勢,在軟體技術與市占收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是Sony須當重新審視的兩難。

遙望千山萬水外,彼岸的革命砲火,已靜靜地轟然響起~....。╰(  ̄﹏ ̄)╯ 

 

 

在上個世紀雄霸天下的Sony,正以深厚的技術硬實力征服迎向二十一世紀的數位黎明

 

 

 

*1 Net MD規格,對於任何音源(CD、MP3、Mic來源的音訊等),都必須先轉換成ATRAC3格式才能傳輸至MD硬體。-而原本已是高壓縮的MP3格式,想在N1上聆聽時也會被轉換為ATRAC3格式之後才寫入MD光碟,當然這也意味著音質更加地劣化(還不如重新製作算了)。

 

 

OO

  • Net MD規格
  • 全鎂合金機身
  • 長效錄 / 放續航力
  • TYPE-R規格
  • 3行式液晶螢幕
  • Digital Sound Preset

XX

  • 繁瑣的軟體著作權限制
  • 主機正面燙鍍的Sony logo,容易氧化 / 脫落的災情

SIze

 

  • 標準尺寸 : w77.7 × h71.4 × d16.4 mm
  • 最大尺寸 : 78.5 × 73.0 × 19.9 mm 
  • 重量 : 87g(僅機身),114g(含充電池)

 

 

續航力模式

充電池

放 / 

AA電池 x1 

 / 錄

充+AA電池 x1 

/ 

SP 30 / 12 44 / 12 79 / 30
LP2 38 / 17 52 / 19 95 / 43
LP4 42 / 21 62 / 23 110 / 52
充電時間 充電座3.5 / 主機3.5

以上數值為小時單位

 

 

PDF目錄內容版權屬於Sony Corporation所有,僅供網友參考、交流使用,請勿使用於任何營利、商業用途

 


Comments: 2
  • #2

    F (Thursday, 06 April 2017 02:31)

    New article finally. Thanks for sharing!!

  • #1

    呂大少 (Wednesday, 05 April 2017 10:39)

    N1是呂大少最後一台MD,當初會脫手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Net MD的使用者體驗真的讓人很感冒。
    當時雖然因為喜好因素購入銀色,現在來看發覺寶藍色質感還真的不是普通的水~~

  • 本網站部分圖文版權隸屬於Sony Corporation,以及各網站所有。MD543整合提供網友作無償性資料參考、交流,請勿使用於商業或其他任何營利用途。如有侵權情形,敬請來信告知
  • 本頁部分內容引用自以下出處: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MTy6fchiQ&t=880s

 

 

Contact me

 

WANTED543

 

PDF Sample
PDF Sample

建立官方資料圖書館是MD543的願景,歡迎你分享Sharp、Kenwood、Victor等說明書資料、官方型錄~

We appreciate any Sharp, Kenwood, Victor official brochure please share it 

Scan your brochure and send the data to the email below. MD543 create a PDF format catalog for free, and send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