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EH1 最後的驕傲
2004 07.10
自'92年誕生以來,MD隨著時間的更迭於尺寸、電力上不斷地突飛猛進,對於本質上的容量規格(以音響領域來看或說"時間")主導MD的Sony有意無意地維持著原地踏步的微妙平衡 ( ̄ ; ̄)。而MD誕生至今兩大變革: '00年基於演算優化的MDLP及'01年網路連結的Net MD。面對強敵iPod:直接效率的操作性、大容量及與電腦"智慧"的連結體驗,即使昂貴於多數的數位隨身聽,仍未減損其魅力的形色與連動的銷售。
僅僅3年間全球總出貨量就大爆發地飆升至1160%~不知羨煞多少日本廠商(況乎巔峰期'08年5,482萬台),身為Walkman代名詞的Sony壓力之沉重深刻就不用多說了。
在演算優化、網路連結皆已成就完備的MD帝國,最終迎來了MD演化史最後一哩路,也是MD史上由裡至外真正的進化革新 Hi-MD~( ̄▽ ̄)ノ
'04年7月,Sony於發售了4款Hi-MD陣容硬體,正式昭告了Hi-MD的臨凡濟世~
7.10
7.21
何為Hi-MD?如字面意思所示相較於以往的MD(以下"MD"代稱)在各方面更為高出一截的表現,總而言之容量更大、速度更快、音質更好,這就是全面進化的Hi-MD本質:
而Hi-MD主要訴求於以下項目的變革:
Hi-MD的音質核心在於新追加了兩種規格Liner PCM / ATRAC3plus :
Liner PCM 無壓縮音響規格,或被泛稱為PCM,也是MD首登場的非壓縮音質(無損果然是王道),PCM自古以來有著各種不同位元 / 取樣頻率的格式,由於CD的44.1kHz | 16bit最為被廣泛認知運用,讓CD等同為無損代名詞的指標。( ̄▽ ̄)ノ
ATRAC3 plus 以往的MDLP靈魂的ATRAC3藉由將音樂以4段頻率分析壓縮還原音樂細節。ATRAC3plus以更為細緻的16段頻率,可預期在音質上於高壓縮的Hi-LP時有著更加纖細柔順的演出,並有48、64、256kbps三種位元率對應長時間~高音質不同需求。
在MP3當道作主的網路時代中, EH1表現如何呢?
延續了Sony旗艦特有素面樣式並刷上髮絲紋質感,機面上畫出的的弦月弧線畫出了深不可測的空靈神祕(︶▽︶)。閃亮炫目的變色龍Hi-MD銘牌映襯出Hi-MD的科技宣言。一如Sony既往簡素的形色形塑出新世代氣勢。
只是較為遺憾於Sony招牌的5軸功能鍵並未現身,則以獨立按鍵型式存在,只是與機身格格不入的造型設計讓EH1顯得俗氣平凡了些,當然很大的好處也在於避免了5軸功能鍵一鍵壞全部壞的隱憂吧~
閃亮炫目的變色龍Hi-MD銘牌映襯出Hi-MD的科技宣言
似乎為了營造與同期機型的差異化,EH1機身接合處以金屬邊條修飾,為素雅的機身點出反差。只是感覺頗為隨性的按鍵與整體不太搭嘎
搭載了"High Definition Amplifier (HD數位擴大器)",與一般數位擴大器相比,透過對音量設定、電源部等各迴路間的最適制御,並採用適於高頻特性的電容等,也避免了音量調整時產生的量子化雜訊,實現高解析、低雜訊並具延伸感的柔順音質,官方號稱於小音量的撥放時的雜訊,比起一般數位擴大器甚至多達10dB的優化改善(>ω<)。
TYPE-S藉由高精度的解碼處理的"Intelligent Bit Relocation Algorithm(智慧位元分配演算)",改善壓縮音源的細節失真實現平順自然的音質。即便是音質先決的Hi-SP / SP時,也能獲得接近原音的高音質表現。
與實用性滿點的6 Band EQ相較下,聽感很不自然的VPT對呂大少來說堪稱是花瓶的存在,
VPT音場模擬技術強調以耳機模擬真實空間聆聽喇叭時,獲得明確方向感的"頭外定位"的音感效果。實用層面更優秀的6頻段音域調整。可於100khz ~ 10khz六段音頻範圍以-10dB ~ +10dB加強的7段式調整,而VPT和6頻段音域調整無法併用。
此兩種音效自'02年登場以來在幾乎成為標準配備的同時,也是Sony MD音場發展史的終點。
造型新、功能新、價格也順帶一新的背光漢字線控一舉來到¥8,000新天際線
Hi-MD團隊也用心於周邊的改朝一新~經典的Stick Controller,隨著Hi-MD的登場更生進化為Jog Dial Remote Controller RM-MC40ELK。扁平寬版造型有著無敵華麗的的MD初 三行漢字背光顯示。而英數顯示能力多達空前絕後的36文字。無論是曲目、專輯、歌手、電量、狀態等一目了然的顯示力更是舒適暢快100%~( ̄▽ ̄)ノ
新玩意不僅好看,當然也要好用才實在,右側的飛梭滾輪主掌搜尋、設定等操作,藏身於線控下方低調的飛梭撥盤則主職撥放、停止、快進/退。
背面則大膽地黑色與正面的銀色呼應對比,同時兼具耐髒汙的一舉雙效高明巧思,此外貼心的鱷魚夾設計可依使用習慣調整轉向。
似乎為了區別與同期Hi-MD機型的差異,EH1有著截然不同形色的充電座,並且還是EH1專屬設計~
大螢幕 + 雙飛梭 + 全漢字的超夢幻規格造就MD史上最強無敵線控。但可惜過大佔比的螢幕邊框以及仍未能纖薄化的紮實厚度,還是折殺了新意滿滿的科技感線控,好在得力於Sony擅長的質感營造並以鏡面效果削減了視覺的粗厚感。
而隨著線控的煥然一新,價格上也同樣地"煥然一新"地開出了¥8,000(未稅)的新天際線~~(..;)
似乎是意在與Recorder形象區別~(︶▽︶),焦點的充電座也有著截然不同的自我形色,半圓形的厚實底打凹上Walkman Logo,並隨底座彎曲面覆上厚實的壓克力板,亮麗半透的壓克力與底座的明暗對比也產生了視覺漂浮的視差感。
導入新型LIP-4WM鋰電池,優秀穩定的蓄 / 放電表現自是不在話下,形體上也較為寬短版樣式,只是讓人匪以所思的是蓄電量低到腰斬卻有著高貴身價,果然是$ony Style~
長久以來大家習慣的Ni-Cd鎳氫充電池,在此也改朝換代更新為LIP-4WM鋰電池,優秀穩定的蓄 / 放電表現自是不在話下,更高的3.7V也有助於音質的表現,形體上也較為寬短版樣式,只是讓人匪以所思的是蓄電量竟低到僅過往約1/3不到的370mAh,而低落的電量卻有著高貴身價的¥4,800(未稅),果然是$ony Style~(--〆)
至於重點的續航力也"忠實"地反映了低得可憐的續電值~PCM僅11.5 / 即便是最省電的MD模式下也僅25.5小時的相較過往斷崖跳約1/4續航,甚至比起'02年不可換電池而被眾人奸譙的MZ-E10更是丟人現眼的僅約6成表現...(-_-)
而如果以為這已是極限那就顯得太天真了,MD經典的外接電池盒設計,也是呂大少認為與MP3隨身聽陣營比起的另一優勢卻也很大刀闊斧地砍了...(◎_◎;)是打算要用戶們再多花錢加購貴鬆鬆的充電池來攤平Hi-MD研發經費嗎?
作為品質象徵的Made in Japan,在Hi-MD初代機末代三傑譜下終曲,似乎也於此年份Sony將所有Walkman產線移轉至海外,至今('22年)仍是如此...
全新的規格、創新的線控....由裡到外煥然一新的Hi-MD,在Sony看似究極所有,力挽狂瀾的努力革新下,卻又在各方面作繭自縛地"建構"出各式屏障來自廢武功:
在網路當道百花齊放的MP3時代中顯得奢侈的"Pure Playback",入手與否總給人考慮再三的複雜心情~外在Hi-MD但骨子仍為經典傳統的EH1,既不延續MD的優勢,也無MP3的小巧便捷,而購入門檻仍為突破3萬日幣的中高階水準~此外相較於NH1 / NH3D,EH1並未能獨創出Player如於續航或音質面的專屬優勢亮點,也更凸顯MD日漸遠離消費者的尷尬窘境(─.─||)
而一向作為粉絲信仰,日本驕傲的"Made In Japan"在此譜下終曲,日後產地移轉至馬來西亞,NH1 / NH3D / EH1成為了Sony MD末代三傑~
也許在當年的尷尬定位註定了極不甚美麗的銷量,日後的二手市場EH1總是最炙手可熱的存在,裝備齊全的使用品甚至於'19年6月創下力抗群雄的¥174,001的驚人拍賣價~●
OO
XX
Size(w h d)
Official Price
¥31,800(VAT)
▶ | Hi-MD | Hi-MD Format MD | MD | |
PCM | 11.5 | 8 | SP | 18.5 |
Hi-SP | 18 | 17.5 | LP2 | 22 |
Hi-LP | 24 | 23 | LP4 | 25.5 |
Charge Time | Stand 3 |
Numbers = Hours
本網站部分圖文版權隸屬於Sony Corporation,以及各網站所有。MD543整合提供網友作無償性資料參考、交流,請勿使用於商業或其他任何營利用途。如有侵權情形,敬請來信告知
本頁面部分圖片引用自以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