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11.10
'92年11月,歷史上首款MD MZ-1與MZ-2P,以作為音樂史革命的小型錄音光碟,打開了次世代錄音媒體的序幕。緊接著各家廠商陸續在體積、續航力、設計等上各自爭鳴、嶄露頭角,轉眼也間默默地度過了10個年頭。
Sony於'02年9月2號,舉辦了MD誕生10周年派對,會場上發表了10周年記念機型:
派對上並邀請到MD之父,也是時任Sony取締役會議長的大賀典雄到場(MD規格主要由當時身為社長的大賀所主導)致詞並自爆MD不為人知的插曲:
相較於其他公司研發新標準時需許多人經歷數次會議共同制定,大賀卻是在沒和任何人商討下,直接找了Sony兩位工程師共3人定調整體規格的大膽無畏的決定。
大賀起初要求比照單曲CD的80mm光碟為雛形(部分理由是過於小巧在店面反倒容易遭竊的另類考量)。而工程師最終以"為了讓整體可放入襯衫口袋"及市調等結果最終以64mm尺寸說服大賀接受並定案~
在聲音壓縮技術也出現分歧,大賀希望MD音質為1/4程度的壓縮,但工程師最終提出1/5的壓縮程度(可能考量到光碟音質本身"聽感"不甚理想而盡可能減少壓縮比),却也正因小巧輕便反倒被唱片產業所嫌棄~
而在有些自嘲但和緩的派對氣氛中,號稱集結了光磁碟精髓的十年一劍之登峰造極作(好囉嗦...)MZ-N10奢華地登場。
*大賀典雄也可說是PlayStation之父,當年Sony多數反對涉足遊戲主機的萬箭齊發態勢中,如果沒有身為CEO的大賀大力支持全力推動,PlayStation早已胎死腹中
*いまだに1型(ウォークマン初号機)だけは失敗作だと思っている。しかし2号機以降は本当に立派な商品だ
10周年紀念的4款產品~等等,你一定會問圖片只有三項產品阿? 原來Sony將迷你音響 主機+喇叭與單主機,當作是兩品項的智障算法
10周年紀念Logo,造型顯得未熟顏色也突兀,跟產品完全不搭嘎
最初大賀對MD的設定為80mm光碟,工程師以"為了讓整體可放入襯衫口袋"等理由提出優化,最終將規格定案為64mm
1 10周年會場上拿著E10展示,也是被譽為MD之父的大賀典雄
2 '90.5當年MD發表會時所製作的概念模型機
3 '90.6 MD開發部隊作為"究極尺寸"目標的木製模型,看來-E10是超越了這樣的理想
應該宣傳用贈品的10周年專屬的CD-ROM型錄,內容似乎為歷代機型的故事介紹
此外也有10周年MD空白片
平滑的機身線條有著極端的輕薄量感,鎂合金搭配亮面塗層營造粗曠的手作金屬感,打凹Sony及Walkman Logo展示出極致的身份地位。
依MD 10周年型錄指出,10周年記念機型目標為10mm以下的MD Player,由於MD光碟厚度就有5mm,代表剩下可利用的空間必須凝縮至5mm以內。
讀取頭的小型化
為了達成這樣的理想,Sony這次捨棄過往偉業打掉重練。MD隨身聽的核心部光學頭小型與薄型化,取決於技術上能將其凝縮緊湊的程度。然而要精確追跡光碟信號需要一定的厚度,以往思路難以實現進一步的薄型化。
Sony將此關鍵著眼在進片匣的遮蔽開啟位置,將需要的厚度配置於其中,維持光學頭性能並實現薄型化。 因此由"Laser Coupler(雷射耦合器)"開始所有組件以小型化重新開發,信號追跡的2軸部件極限的小型化,實現了利用進片匣部的突破性光學頭組件。成功地讓光碟面到光學頭底面距離大幅短縮。
由雷射耦合器、追跡讀取信號的2軸零件開始,所有的組件重新開發,讓MD光碟面到光學頭底面的距離縮減,得以讓光學組件更加小型化
基板重配置
通常MD Walkman電池都是以垂直佈局放置於機座的下方,然而這樣的結構厚度會超越5mm的目標值,在此E10採用機座與電池並列的水平佈局方案,也就代表機座需要小型化。因此馬達等驅動類組件徹底解,比起以往減少35%厚度開始。例如光學頭用的升降馬達組件每個組件解析打造突破性的小型馬達。
為了實現究極的目標值,只是將組件小型化仍有其限度,接著是將零件如何效率化地配置,反覆修正基板使其有效面積能最大化,並透過對支撐機殼骨架結構進行徹底的流量分析(Flow Analysis),不僅僅只是單純的"Downsizing(小型化)"並兼具輕量化和可靠性的前所未有的結構。
與前作MZ-E909比起,E10機構部厚度約減少了30%,基板面積也瘦身了33%。
為了史上最薄的任務,採用僅約前作一半厚度的新開發超薄型特規鋰充電池,不過卻也無法像以往可自行更換電池了
新規格充電池
而長久以來對用戶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可換電池設計,Sony很屌地表明"不給就不能換"~(>﹏<) 是地,為了史上最薄的MD,某些程度的妥協是必要的,考慮到電池空間及膨脹率,採用了僅3mm的內建式新型鋰電池,讓E10繼MZ-E95後不可換電池的MD Player,而通常與主板上下垂直的電池在大幅減少的空間而變更為水平配列(當然也意即零件更需高度集積化)。
相對地,與電池體積一併縮水的蓄電量,與前作E909相較整體短少25~65%續航,而官方有點欲蓋彌彰地提到較高電壓(3.7V)的鋰電池有助益於音質表現的附加價值。
無論標準 / 最大厚度都比兩片MD(10mm)還要薄的E10,創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致境界
超纖薄的機身容易因外力而變形、曲折,E10不意外地採用更加強韌的全鎂合金機身,尤其對記念機型來說更是理所當然的標準配備。另外Sony未明講仍值得一提的,E10採用了'99年問世的"Press Forging(鍛壓)"*高剛性鎂合金技術。比起一般金屬加工常用的Die casting(壓鑄)技術。Press Forging在拉伸強度提升約1.3倍,耐力約1.5倍,延展性更是一口氣拉高約2.5倍。可能因兩年前的技術Sony很低調的只在一般型錄上聊勝於無地略帶過,而10周年單本型錄上卻絕口不提...
*Press Forging技術(プレスフォージング製法)由Sony、日立金屬與東京精鍛工所(於'01年改名為株式会社セイタン)三家公司共同研發的鎂合金成形專利技術
時任Sony MNC Personal Audio Company主席的福島貴司手中拿著E10提到,為了這3.5mm的薄度進展,足足耗費了6年時間。(正確來說應該為3.6mm,可能是說明上的權宜而稱為3.5mm)
'04年的SJ-MJ97雖然不如E10纖薄,卻是MD史可換電池及和外接電池盒最薄機型
由組件到電池全面打掉重練的成果,讓E10成為史上最薄,並且唯一低於10mm的MD,即使最大尺寸*依然還是極纖細的9.9mm。
時任Sony MNC Personal Audio Company主席的福島貴司於10周年派對上提到,為了這3.5mm的薄度進展,足足耗費了6年時間。其時間點指的應是'96年最薄的MZ-E50(13.5mm)所比較,在E10登場之前E50一直穩坐Sony最薄皇座。
有趣的是Sony大力強調厚薄度的同時,並未慣例般地冠上"世界最薄"的稱號,日後也沒有任一機型超越E10。
除了超薄機身外,官方發布E10為當時世界最小(81.9×72.2×9.9mm),最輕量(含電池55g)的雙桂冠,不過最小的記錄最終於'04年被變態黑科技的Panasonic SJ-MJ97所超越。還是可換電池及外接電池盒的設計來看,Panasonic的確是黑科技王者~
*MD隨身聽都有標準 / 最大的兩種尺寸,廠商都是以標準尺寸作為如最薄最小等技術的宣示值,而E10無論標準 / 最大尺寸皆為9.9mm
E10擁有MD史上最薄與最輕量的雙桂冠,也是MD史上唯一厚度10mm以下的機型
E10儘管小巧,最終還是被SJ-MJ97所取代,不過纖薄輕量仍專屬於E10